时尚生活网 加入收藏  -  设为首页
您的位置:时尚生活网 > 百科知识 > 正文
杯中窥人
杯中窥人
提示:

杯中窥人

1


竟又以“杯中窥人”为题了。上一次是什么时候,却有些少许模糊,初二或者更早,当“韩寒”风袭,少年作家的胆大妄为充斥着懵懂的才气。从不曾读韩寒的“杯中窥人”,但也以此为题看透了好几层人生。当然,这只是往事,现如今我早就忘得一干二净,任一切都随青春年华逝去,模糊的记忆再也无一星半点关于“那篇文章”的影像。

我是,极不擅长给自己命题的,习惯了任性的随写。想了片刻,也想不出与其所谈颇为贴切的“字眼”,也便如此了——《杯中窥人》

2

也有十年之久,14岁,第一次写《杯中窥人》;24岁,第二次。十年的光景,浅谈随行,个体与家庭。近些日子,听闻很多家庭琐事,自己也遇到一些,甚至曾为此情绪大为低落。出走了一阵子,又回到起点,前前后后的想,唯偷笑矣!

现如今社会,存在着这么一群孝子,譬如在天涯看到的各种标题党“我妈不喜欢,怎么办?”、“哎呀,我父母不同意”。再看到诸如此类的,我真想甩一巴掌,大问“各位孝子们,你们内心想的是什么,切莫动不动把长辈搬出来当借口”。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,都成了圆球滚来滚去,极其光滑的球面,谁又能剖析分解?

继续刚才那个话题,有多少俊男靓女被各位家长的条条框框棒打了鸳鸯。可是又能怨谁呢?每个人的路从不是规划好的,而是一步步走出来的,过早的预定下结论,care的也只有老来时的庞然泪下。而我想说,当我们作为个体真正踏入社会,真真正正为自己活,不是为他人。家长的意见,我们可借鉴,但更多是作为引导,不是一味茫然听从。人们常说,鞋子合不合脚,穿上了才知道;两个人合不合适,走在一起才知道。没有谁知道预定的结局,只有时间是天才,可让你看透结局,仅此而已。杯中窥人,第一层,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。

再者,言及第二点。若各位俊男靓女庆幸点,遇见适合彼此的鞋子;再幸运,走进了婚姻的殿堂。你还真以为是童话,灰姑娘跟王子过上幸福的生活。谢谢你,我再打你一棒槌 ,这个社会哪有童话,姑娘们可以为“玛丽苏”感动,但绝不可抱有幻想。婚后,也会有各种家庭琐事,双方情变、婆媳大战、孩子分歧等等。生活是一代又一代的轮回,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成长到踏入社会,工作、恋爱、婚姻直至建立家庭,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又一代老去,更新换代。当我们突破重围,建立自己的家庭,成为彼此家庭的主人,又何须他人来干涉?婚姻这件事,两个人磨合已属不宜,又何须第三者。我不知道婚后的生活状态会是怎样?也只是看到一些、听到一些。两个人建立家庭,本是小幸福,却有双方父母插足,而随之各种矛盾分歧。当然,生活难免有磕磕绊绊,又怎会风平浪静?但我想说的是,无论是什么情况,当我们脱离了之前的家庭,建立新的家庭,成了各自的主人,做舵手而非受控者。甚至可以说,我们跟之前的家庭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,而更多是要兼顾自己的家庭。即便有一天,我们老去,可引导孩子,而不是强制干涉。杯中窥人,第二层,做自己家庭的主人。

我时常想一个问题,“我们为什么活着”,很多时候思考的结果是,“想那么多干嘛,顺其自然”。时间的冲击,脑细胞也颇为发达,各种思想急剧膨胀,综合起来看,是这样的。当我们有了生命,好不容易活着,为什么不是为自己而是要考虑诸多因素呢?没有谁知道,我们的生命哪天会画上句号,生老病死是常事,我唯一所能感知到的是现在,真真切切的现在。既然如此,活在当下,做自己最想做的,乐活。我在这社会的每一天,自当善待自己与他人,善待家庭,承担应尽的家庭责任,为自己而生活。杯中窥人,第三层,做自己生活的主人。

3

2015的上半年,我也遇到了一些琐事。我很庆幸到了第一层“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”;而第二层却波折重重,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出现,我踌躇不知是否该坚持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,还是听从旁人,给自己一个假设的结局。依旧是前者,选择自己所喜欢的。第二层,仍旧是叠叠重围,没有谁知道结局是如何?我也不知道,我只能掌控现在,仅此而已。

我依旧在第二层里纷纷扰扰,我相信每一个到这阶段的两个人,都需要把建立自己的家庭为己任,旁人的意见可听之而不可任之。当我们彼此踏入婚姻的家庭,已脱离之前的家庭,对于彼此是家庭的主人,有权支配着我们所最理想的生活状态。枉若有一天,我成了父母,则会给予他(她)的主动性,不干涉,待他(她)成年,建立自己的家庭,我也好看遍万千世界,了却姹紫嫣红的风情。

即便有一天,我会改变,在我所存在的每一天,我只想做我想做的事,爱我所爱的人,笑我所为之大笑,乐我所为之欢乐。这一生,着实不易,又何必为他人而自寻烦恼?

奉上三则:一则,若恋爱中,选择自己所喜欢适合的

二则,若婚姻中,小小家庭,男女主人找准位置,各司其职

三则,若为父母者,引导而不干涉,甚尤。

-END-

杯中窥人原文 杯中窥人的原文
提示:

杯中窥人原文 杯中窥人的原文

1、我想到的是人性,尤其是中国的民族劣根性。鲁迅先生阐之未尽。我有我的看法。

2、南宋《三字经》有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说明人刚出生好比这团干布,可以严谨地律己;接触社会这水,哪怕是清水,也会不由自主如含羞草叶,本来的严谨也会慢慢被舒展开,渐渐被浸润透。思想便向列子靠近。

3、中国人向来品性如钢,所以也偶有洁身自好者,硬是撑到出生后好几十年还清纯得不得了,这些清纯的不得了的人未浸水,不为社会所容纳,“君子固穷”了。写杂文的就是如此。《杂文报》、《文汇报》上诸多揭恶的杂文,读之甚爽,以为作者真是嫉恶如仇。其实不然,要细读,细读以后可以品出作者自身的郁愤——老子怎么就不是个官。倘若这些骂官的人忽得官位,弄不好就和李白一样了,要引官为荣。可惜官位抢手,轮不到这些骂官又想当官的人,所以,他们只好越来越骂官。

4、写到这里,那布已经仿佛是个累极的人躺在床上伸懒腰了,撑足了杯子。接触久了,不免展露无遗。我又想到中国人向来奉守的儒家中庸和谦虚之道。作为一个中国人,很不幸得先学会谦虚。一个人起先再狂傲,也要慢慢变谦虚。钱钟书起初够傲,可怜了他的导师吴宓、叶公超,被贬成“太笨”和“太懒”。(孔庆茂:《钱钟书传》及《走出魔镜的钱钟书》)可惜后来不见有惟我独尊的傲语,也算是被水浸透了。李敖尚好,国民党暂时磨不平他,他对他看不顺眼的一一戮杀,对国民党也照戮不误。说要想找个崇敬的人,他就照照镜子(《李敖快意恩仇录》,中国友谊出版社),但中国又能出几个这类为文为人都在二十四品之外的叛才?

5、然而在中国做个直言自己水平的人实在不易。一些不谦虚的人的轶事都被收在《舌华录》里,《舌华录》是什么书?——笑话书啊!以后就有人这么教育儿子了:“吾儿乖,待汝老时,纵有一身才华,切记断不可傲也,汝视《舌华录》之傲人,莫不作笑话也!”中国人便乖了,广与社会交融,谦虚为人。

6、中国看不起说大话的人。而在我看来大话并无甚,好比古代妇女缠惯了小脚,碰上正常的脚就称“大脚”;中国人说惯了“小话”,碰上正常的话,理所当然就叫“大话”了。

7、敢说大话的人得不到好下场,吓得后人从不说大话变成不说话。幸亏胡适病死了,否则看到这情景也会气死。结果不说大话的人被社会接受了。

8、写到这里,布已经吸水吸得欲坠了。于是涉及到了过分浸在社会里的结果——犯罪。美国的犯罪率雄踞世界首位,我也读过大量批评、赞扬美国的书,对美国印象不佳;但有一点值得肯定,一个美国孩子再有钱,他也不能被允许进播放黄带的影院。

9、中国教育者是否知道,这和青少年犯罪是连在一起的,一个不到年龄的人太多沾染社会,便会……中国教育者把性和犯罪分得太清了,由文字可以看出,中国人造字就没古罗马人的先知,拉丁文里有个词叫“Corpusdelieti”,解释为“身体、肉体”与“犯罪条件”,可见罗马人早认识到肉体即为犯罪条件。

10、写到这里,猛然发现布已经沉到杯底了。

如何评价韩寒即兴写的《杯中窥人》?,,
提示:

如何评价韩寒即兴写的《杯中窥人》?,,

莫说是16岁的韩寒,这样的题目,就是专业作家也难以下笔,而韩寒却能在短时间内写就,并且构思奇特,思维敏捷,笔锋犀利,可以说尽显其才华横溢的天资。 韩寒将水杯比喻为社会,而将纸团比喻为人类个体,人生原本洁白无瑕,而一旦投入到社会之中,就会不由自主地受到其侵染,逐渐失去本色,甚至改变形态,直至沉入杯底无法自拔。 在惊叹韩寒特立独行的构思之外,还应注意到他那广博群览的学识:这篇文章一共10段,几乎每一段都引用或嵌入名言或典故。 韩寒的写作循序渐进,和杯子中的纸团是对应的。 首先是“人刚出生好比这团干布”。 其次是“写到这里,那布已经仿佛是个累极的人躺在床上伸懒腰了,撑足了杯子”。 然后是“写到这里,布已经吸水吸得欲坠了”。 最后是“写到这里,猛然发现布已经沉到杯底了”。 细细地梳理完整篇文章,真是不禁慨叹韩寒的读书量和小小年纪就透露出的广博学识,或许这就是《杯中窥人》能够斩获一等奖的原因,也是韩寒能够成为作家的原因。

如何评价韩寒即兴写的《杯中窥人》?
提示:

如何评价韩寒即兴写的《杯中窥人》?

莫说是16岁的韩寒,这样的题目,就是专业作家也难以下笔,而韩寒却能在短时间内写就,并且构思奇特,思维敏捷,笔锋犀利,可以说尽显其才华横溢的天资。 韩寒将水杯比喻为社会,而将纸团比喻为人类个体,人生原本洁白无瑕,而一旦投入到社会之中,就会不由自主地受到其侵染,逐渐失去本色,甚至改变形态,直至沉入杯底无法自拔。 在惊叹韩寒特立独行的构思之外,还应注意到他那广博群览的学识:这篇文章一共10段,几乎每一段都引用或嵌入名言或典故。 扩展资料: 韩寒的写作循序渐进,和杯子中的纸团是对应的。 首先是“人刚出生好比这团干布”; 其次是“写到这里,那布已经仿佛是个累极的人躺在床上伸懒腰了,撑足了杯子”; 然后是“写到这里,布已经吸水吸得欲坠了”; 最后是“写到这里,猛然发现布已经沉到杯底了”。 细细地梳理完整篇文章,真是不禁慨叹韩寒的读书量和小小年纪就透露出的广博学识,或许这就是《杯中窥人》能够斩获一等奖的原因,也是韩寒能够成为作家的原因。